深耕古典薪火,笃育时代新人——古典学系2025级新生启航,出发!
为培养厚基础、跨学科,兼具文明关切与君子人格的古典学人才,2025年 9月,古典学系精心策划并启动 2025 级本科新生教育系列活动。系列活动为初入古典学领域的学子们搭建起连接古今、对话经典的桥梁,拉开了新生学术征程的序幕。
在2025级本科新生研讨课暨“开学第一课”上,主讲老师围绕中国古典学的内容与方法,为初入学术之门的学子们厘清学科脉络、指明探索方向。课上,主讲老师指出,中国古典学研究需秉持“整全式内容”与“贯通式方法”两大原则,要打破学科壁垒,实现文史哲知识的深度融合。在立足古今对话、中西互鉴的视野上,既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又以开放姿态汲取世界古典文明精华。并强调,学习古典学的最终目标,是传承弘扬古典文明所蕴含的普遍价值,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筑牢文化自信贡献智慧。

座谈环节,师生围绕“如何为学”“何为古典”等话题热烈讨论,思想碰撞间加深新生对学科的理解。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一是分别从古文字、汉语言、文献等方面,告诫同学们治学贵在打牢基础;二是结合自身经历介绍了历史地理学的跨学科性质与注重实践考察的特点;三是从对经典的“再发现”“再定义”入手,勉励同学们循序渐进、厚积薄发,提升对古典文本的领悟力;四是分别从各自角度鼓励大家打开视野,进行跨学科学习,以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

此前,同学们在望江校区文科楼开展了师生破冰交流会。教师代表勉励同学们,作为系建制成立后首批正式录取新生,大家肩负与学科共成长的使命。并回顾学脉渊源,提及川大古典学研究承继蒙文通、徐中舒先生的治学传统,要求新生勤研不辍、提升修养。随后,老师们又结合校友案例寄语新生,以“优秀源于目标与坚持”,并分享“精读、泛读与浏览”三重学习路径,提醒大家勤于动笔避免 “眼高手低”;还从儒家教育理念出发,指出学习终极目标是“成人”——完善人格、涵养品德,倡导“博观约取,知行合一”,鼓励新生将知识用于实践;介绍专业情况,分享治学方法,寄语新同学“不仅要在学业上追求优异,更要在修身上不断砥砺,成为兼具品德、智慧和担当的君子”。2024 级学生史虹芬以“蜜蜂采花”作喻,分享古典学一年来的学习心得,强调要多交流、以真诚态度研读经典;2025级新生代表李子怡则分享了选择古典学的初心,表达对川大学术氛围的喜爱与未来深耕专业的决心。


会后,师生参观了古典学系藏书室、中华文化研究院等场所。藏书室内有大量线装古籍和珍贵藏本,书香氤氲,古色古香,让同学们感受到浓郁的学术氛围与厚重的文化积淀;中华文化研究院古朴厚重,置身其中仿佛走进了历史与学问的长廊,更加直观地体会到古典学研究的深厚底蕴与时代价值。

学 子 心 声
自小接受经典的熏陶,文人风骨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于我而言,古典学,尤其是中国古典学,是一条最靠近先贤的路,也是最接近理想的路。有言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不仅是一个目标,更是人生的价值所在。秉承着“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人生态度,我将在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和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并肩走下去。 ——中国古典学 黄雅涵
我认为古典学是研究古代文明经典,以“文”为基础,以“史”为背景和依托,以“哲”和其他诸多方面,如艺术为升华的一门学科。西方传统古典学存在已久,而中国古典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应该肩负起挖掘和传承古典中华文化的使命。中国古典学的不断发展有助于促进中西方文化的平等对话交流,推动全人类古典文化的复兴。古典时代最璀璨的精神世界不应蒙尘,而我们,正在路上。 ——中国古典学 王芊芊
古典学是一门既新又旧的学科。说它“旧”,是因为中华古典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说它“新”,是因为新时代古典学的使命在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助力我们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我们应秉持“修学储能,先博后渊”的治学路径,既要坐得住“冷板凳”,也要登得上世界舞台,积极推动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古典学 张师玚
在我心目中,古典学既可以体会到文学的博大精深,研究古文字和先秦经典;又可以学习历史,做到以史为鉴,而后知得失;还可以了解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将其运用到当今社会之中。我认为,古典学不仅是知悉过去的钥匙,更是理解现在、擘画未来的关键。我十分荣幸能成为四川大学古典学系的一员。
——中国古典学 葛静怡
古典学就像一座屹立的灯塔,从上古照向未来,从已知照向未知。在此灯下,我们窥见的是一个民族共通的思维模式,和不同民族解决分歧冲突的智慧之道。在当今社会,古典学帮助我们探索人性,发问宇宙,助力我们摆脱现代化的困境。愿人类都可"要用一个远见,能超越你未见",从古典中获得精神力量。 ——中国古典学 贾梦杰

新生系列教育活动既是古典学系2025级学子学术之路的起点,更是一场跨越古今的精神对话的开端。从主讲老师课堂上对古典学的深邃阐释、对文明传承使命的殷切嘱托,到多位专业课教师从语文学、文明史、经典阐释等维度搭建的知识桥梁,再到师生破冰时的真诚交流与在馆藏古籍、文化研究院里的沉浸式体验,每一个环节都在为新生们勾勒出古典学“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的学科轮廓,也埋下了“为往圣继绝学”的理想种子。
正如学子们所言,古典学是“靠近先贤的路”,是“照亮未来的灯塔”,更是筑牢文化自信、服务民族复兴的精神根基。未来,愿2025级古典学学子怀揣对经典的敬畏之心、对学问的赤诚之志,在“修学储能,先博后渊”的治学路上沉潜深耕——既能在线装古籍中读懂文明的厚重,也能在跨学科探索中拓宽视野的边界;既能守得住学术研究的“冷板凳”,也能扛得起传承中华文明、推动文明互鉴的时代重任。
新程已启,华章待书。相信在古典学系的培育与滋养下,这群怀抱理想的青年,必将以经典为帆,以笃行作桨,在古今对话中汲取智慧,让古老的文明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书写属于青年一代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