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教授介绍目前所见的军机处议复档大概接近7万件,贯穿军机处存在的整个过程。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满文档的占比要远大于汉文档。
随后,刘教授解释了何为议复档案:“议复”或“议奏”是中国历代王朝常见的一种政务活动。“议复”就是当皇帝遇到难以确定之事时,根据事情的类别,命令部分中央官员或各省地方大员进行讨论,提出处理建议并回奏皇帝,为最终决策提供依据。通过议复档,可以还原出军机大臣议复的全流程。反映出军机大臣在中枢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刘教授又以具体档案为例介绍了议复档的格式。并将议复折分为几种情况,依照事例进行了详细分析。
对于议复制度,刘教授分析,雍正八年,雍正把留在朝廷中枢决策两大系统——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中懂军事的大臣组成了新的一个机构来协调军务,这就是军机处来源,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早期军机处会用议政王大臣系统的文书行政体系。所以军机处才能够对奏折、题本、上谕、咨文、成文等等都做出一个较为独立的意见,体现很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而不是一个我们认为只是承旨书谕的一个机构,也不符合雍正皇帝给它的职责。
最后,刘教授认为军机大臣并非仅能承旨书谕的“传声筒”。军机处有着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议复文本,对不同文本有着不同的议复方式和策略。在这一过程中,便形成了军机大臣主导的政务批答机制。总言之,皇帝与军机处之间的复杂关系,是理解乾隆以降清朝政治发展的一个核心要素。
